昆仑网

全市功能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8月22日,全市功能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杜小刚、代市长蒋锋与各地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利用一天时间,深入板块调研全市功能区建设情况,并在宜兴市召开会议。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和省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要求,狠抓功能区建设这个“纲”和“目”,加快实现从简单叠加到有机融合的质变跃升,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夯实基层基础。

市领导高飞、许峰、马良、张镇、张立军、周文栋、孙玮,市政府秘书长陈寿彬参加。

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特别是功能区建设,是关系无锡未来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和基础工程。市委、市政府坚持谋划在先、落实在前,自2022年正式启动全域功能区建设以来,坚持每年集中察看成效、召开现场会议,并出台关于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市级文件,全面推广“功能区(开发区)+镇(街道)+国有企业”管理架构,基本确立“市级统筹协调、市(县)区部署推进、功能区组织实施”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33个功能区对全市75个镇(街道)的全覆盖布局。

区街联动、跨域协同,功能区建设加速从“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跨越。

中欧低碳产业园产业集聚区突破梅村、江溪街道现有行政区划,开展区街联合招商、协同运营,着力打造“面向未来、高端要素、创新集聚、绿色低碳”的高品质产业园区,当前中欧低碳产业园一期主体完工,中法产业合作园预计明年1月部分竣工。

霞客湾科学城是锡澄协同发展区的核心区,区内的旌阳湖科创园融合产、学、研全链条,建成后将形成人才集聚、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的协同发展格局。

由陶都科技新城和丁蜀镇共同出资设立的陶都未来科技产业园,是全市产业空间优化焕新行动“50个集中连片区+50个聚合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成为未来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滨湖区华立聚能新能源及核聚变装备生产基地由滨湖高新区、胡埭镇共同开发,预计12个月内实现开工到竣工的建设闭环,建成后将深度参与国家“人造太阳”建设,推动核聚变相关技术发展。

作为锡澄一体化重点工程,江阴市锡澄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后,不仅有助于构建一体化的现代化道路交通运输体系,还将有力促进霞客湾科学城功能区快速融入全市产业布局。

由江阴市、锡山区、惠山区共同组织实施的武澄锡虞中片沿江排水河道治理工程承担着“三保一防”任务,建成后能提高区域防洪除涝能力,更好满足沿线居民的生态宜居需求。

在下午召开的推进会上,宜兴市与无锡高新区签署《太湖湾未来产业园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太湖湾未来产业园揭牌,将整合宜兴的空间优势与无锡高新区的产业优势,着力打造践行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管理模式创新先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分工合作协同发展区。

会议强调,要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狠抓功能区建设这个“纲”和“目”,实现全域空间的有机融合、深度协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快机制重塑。强化市级层面统筹,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禀赋特色,对全域功能区布局进行再精简、再完善。不断优化管理运行机制,理顺各方主体权责关系,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用人机制。

二要进一步促进多元融合。推动跨域空间相融,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功能区互联互通水平。推动生态发展相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和产业环境。推动民生服务相融,优化公共资源的布局和供给,让群众没有边界感、更有获得感。

三要进一步增强产业能级。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特色优势鲜明的主导产业。站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产业创新平台,推广集约高效建设开发模式。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体系,引导市属国企在“拉链建园”等方面展现更大担当。

四要进一步加强支撑保障。相关部门要尽快编制专项规划,凝练研发政策,并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跟踪问效,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功能区集聚。各板块要全力做好保障,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部署、抓推进;各开发园区、镇(街道)要强化大局意识、积极主动配合;各功能区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确保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编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国资委分别介绍功能区建设、体制机制优化调整、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国有企业参与等情况,相关部门、特色园区介绍各自相关情况,各板块补充发言。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市民中心、其他板块设分会场。有关部门、板块和市属国企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来源:无锡日报

编辑:王雪静

校对:李倩

责编:杨珍

图片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