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网

协同发展谱新篇丨雄安新区:解密未来之城的“科技密码”

央广网雄安9月8日消息(记者王艺霖 见习记者李瑶)在雄安,算力如水流般无声浸润整座城市,北京的创新种子悄然落地生花,全球的未来技术争相在此“试炼”。9月8日,“协同发展谱新篇”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首站走进雄安新区,京津冀三地记者团深入探访,切身感受这座未来之城如何以数字底座、创新生态、场景开放,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

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央广网发 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 供图)

“这里是雄安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枢纽,也是雄安的‘城市大脑’。”雄安云网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刘鑫介绍。走进雄安城市计算中心,记者被充满科技感的园林化机房深深吸引。这里不仅是雄安新区唯一永久性数据中心,更是以边缘计算、超级计算、云计算设施,为整个数字孪生城市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提供网络、计算和存储服务,悄然构建着“云上雄安”的数字底座。

依托城市计算中心等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雄安新区大力探索数字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未来之城的数字化图景。同时,“数字孪生”城市,也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就拿‘多表集抄’系统来说,不仅能为新区居民的水气热表具提供远程自动抄表、缴费服务,还能实时监测居民的用水、用电、用气等数据,通过智能算法进行精准分析。”刘鑫举例说道,如独居老人长时间没有用水数据,会第一时间自动报警,并直接通知社区工作人员,电话询问或是上门查看,避免独居老人发生意外无人知晓的情况。

而在距此不远的中关村科技园内,北京中关村的“创新基因”已注入雄安。园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积极承接北京科创资源,打造“两地”“两区”——不仅是空天信息产业集聚地,京津冀高端资源集聚地,更是中关村集成服务示范区,新产品、新技术转化应用示范区。

“我们来雄安,不是简单搬迁,而是拥抱一片能实现技术跨越的新土壤。”雄安擎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伟华坦言,雄安创新的土壤、政策的支持是吸引企业落地的关键引力,“这里不仅有政策的支持,还有税收优惠、房租、用人等补贴。而且,雄安将很多像我们一样的企业聚集起来一起发力,实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科创园,技术与应用正在实现“双向奔赴”。进入展区,场景汇的创新成果琳琅满目,覆盖数字智能、绿色低碳、智慧生活等多个领域,科技气息扑面而来。

机器人能采摘能灭火、AI辅助中医问诊、脑机接口轻松取物……这样的场景在这里成为现实。“这是我们的北斗智慧城市地上地下一体化平台,它让在地下车库用北斗导航找到车位成为可能。”中国铁塔通信研究院研究员刘翔介绍,“运用‘北斗+5G室分’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在地下停车场进行精准导航,解决‘找车难’的问题。”

在未来之城场景汇科创园,科技气息扑面而来(央广网见习记者李瑶 摄)

此外,园区不仅为新技术提供展示窗口,更形成“展示+评价+交易+风投+孵化+应用”的全链条闭环,搭建未来之城创新创意成果展示交易平台,推动创新成果从赛场走向市场、从概念走向应用。

媒体团在探访中清晰感受到,雄安城市计算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和未来之城场景汇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共同构成“数字底座—创新生态—场景开放”的协同体系。城市计算中心为数字化提供底层能力,中关村科技园为雄安新区导入创新资源和项目,场景汇则助力技术成果加速孵化和转化——三者环环相扣,形成有机整体。

有记者感慨:“雄安的协同,不仅是京津冀之间的协同,更是技术、产业、政策与城市发展深度结合的协同。”如今,这座未来之城正以数字为基、创新为核、场景为媒,书写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一个十年的新篇章。

接下来,活动还将深入走访廊坊、唐山等地,持续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