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8月10日消息(记者魏晋雪 见习记者寇刚)“在这里吃住有保障,生病了也有医务室,生活各方面都挺好的。”8月10日,央广网记者实地探访甘肃榆中山洪灾害集中安置点——榆中县第三中学安置点,马莲滩村村民张伦仁坐在分配的床铺上,10岁的儿子在旁边玩着积木,“虽然灾害无情,但是有政府和这么多爱心人士帮助我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安置点食堂(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榆中县发生山洪灾害后,当地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据了解,当地已征用54家酒店,设置学校、村委会等集中安置点14个,累计转移安置群众近一万人。榆中县第三中学安置点便是其中之一,主要安置马坡乡马莲滩村的180余名受灾群众。
“之所以选择将安置点设在这里,除了距离马莲滩村比较近外,最重要的还是学生放假后学校里有空床位,而且对面就是榆中县第二人民医院,方便为群众提供医疗保障。”安置点负责人、高崖镇党委书记许立源说。

免费为群众理发(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走进安置点,一切井然有序:志愿者忙碌地搬运物资;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定时进行环境消杀;热水供应点、医疗救助站、心理咨询角、免费理发区等设施标识清晰……
“每次一粒,每天三次,先吃上两天,我们再去给您做个检查。”医务室里,医护人员一遍遍地向前来看病的老人叮嘱着。“我们现在有医护人员11人,简单药品达到28种,医院就在对面,复杂病情就送往医院治疗。”榆中县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魏晋琳说,“同时每天至少两次对环境开展消杀工作,以确保大家生活环境的安全。”

志愿者搬运爱心物资(央广网记者 魏晋雪 摄)
在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的指引下,一辆辆悬挂“奉献爱心,支援灾区”“驰援榆中”“洪水无情人有情”等横幅的车辆陆续驶入安置点,一件件“爱心物资箱”被整齐地码放在院落里。村民们以家庭为单位,排队领取所需物资。
“有毛毯、有肥皂、牙刷牙膏、拖鞋、卫生纸……”宿舍里,老人张银兰开始清点物资箱里的物品,“生活保障得很好,而且有需要帮助的,这些小姑娘小伙子都尽力帮我们解决,感觉到很温暖。”
张银兰口中的小姑娘小伙子便是当地干群自发组织起来的志愿者团队。“我们团队现在30人左右,除了帮助搬运爱心物资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大家跑跑腿,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早日渡过这次难关。”志愿者宋小凤说。
“目前安置点内各类物资充足,包含米面油、菜蛋奶、方便面、饮用水,还有水果如西瓜等,物资多源于社会捐赠。”许立源说,“学校现有床位330余张,目前安置群众185人,如有需要,还可酌情增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