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5月23日,第十届中国VR/AR创作大赛开幕式暨第三届中国虚拟现实艺术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主办方供图
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魏党军致辞时指出,VR/AR技术正深刻改变视听创作方式,沉浸式内容正在成为推动行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增泉表示,作为大赛发起单位之一,学院始终坚持将前沿科技与新闻传播教育深度融合,推动实践教学与行业资源协同联动。
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创意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周雯在题为《虚拟现实艺术发展动态》的演讲中指出,虚拟现实正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艺术创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媒介拓展与技术转型。未来的艺术实践将更加注重智能生成、实时交互与沉浸体验的融合。她呼吁创作者持续探索技术与表达之间的新可能。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秦兰珺以《行于境中:VR大空间的文旅困境与艺术可能》为题,从虚拟现实中的“身体”具身性出发,探讨了沉浸式体验为何能激发观众情感共鸣,并赋予文化场景更强的在场感和参与感。在分析VR大空间在文旅融合中所面临的运营、内容与接受度挑战的同时,她强调,正是“身体介入”的艺术维度,使得沉浸式创作在文旅叙事中具备独特突破口,为未来的文化表达和空间叙事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奖VR导演范帆以《十年一觉VR梦》为题,回顾了从技术兴起的“第一个元年”,到行业逐步回归理性,为创作者营造了更加专注与沉淀的土壤。他分享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实践与探索的创作心路,并指出当下正处于逐步培育观众认知和市场接受度的关键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发布了大赛作品评选规则与投递渠道。
仪式中,第十届中国VR/AR创作大赛启动,“XR大空间”与“大学生XR健竞”两个特别单元同步发布。据了解,XR即扩展现实,是AR、VR、MR等多种技术的统称。“XR大空间”是通过扩展现实技术创建的线下沉浸式体验空间,用户穿戴XR设备在设定区域内自由行走并与虚拟环境互动,可用于文旅、文博、教育、娱乐等领域。
本次活动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北师大数字创意媒体研究中心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