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网

浙江上半年GDP增长5.8%,新兴企业含“新”量含“智”量不断提升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静 甘居鹏

7月21日,浙江省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三大产业均保持稳步增长,工业领域尤其亮眼。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500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其中,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其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8.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7.9%。

“工业经济有力发挥‘压舱石’支撑作用。”浙江省工信院经信监测研究所所长章哲表示,上半年,工业经济牢牢把握“顶得上、顶得牢、顶得好”总要求,力抗冲击、承压稳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6%)为2020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在需求承压、供给冲击下保持强劲韧性,高于全国(6.4%)1.2个百分点,也好于江苏(7.4%)、广东(4.0%)等东部大省,对稳大盘发挥支撑作用。

消费者体验外骨骼机器人 张孙超/摄

AI与人形机器人强势出圈

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今年上半年,“杭州六小龙”强势出圈后,新质生产力发展备受关注和期待。

对此,省统计局总统计师、新闻发言人褚英国介绍说:“浙江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自身优势,深入推进‘两新’融合、‘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褚英国表示,今年全省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的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增加值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据省统计局数据,3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1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为83.8%。细分行业来看,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化学原料等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0%、17.6%和8.7%。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7%、12.0%和11.1%。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笔记本计算机、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5.7%、65.2%、47.3%、43.3%。

“从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浙江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产业结构更趋优化。”章哲进一步分析道,汽车主要受新能源汽车、MPV等产品带动;通信电子主要受集成电路支撑,同时一体机、阿里算力中心建设带动上下游同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发展,AI眼镜、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新产品带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快速增长。

我企业向“高”“新”“智”发展成效显著

带动浙江工业经济持续提质增效

褚英国介绍,浙江省工业经济持续提质增效,主要体现在“向高、向新、向智”发展成效显著。

“向高”表现在向高端化迈进。上半年,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营收均比一季度加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全部投资。

“向新”表现在向新型化发展。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1~5月,规模以上企业包括工业和服务业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7.0%,增速比营业收入高2.1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08%,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

特别是浙江省着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城西、甬江、环大罗山等六大科创走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8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67个百分点。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7.2%;新产品产值率为42.0%,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向智”表现在向智能化转型。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企业,其中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算法模型、智能终端营收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智能产品产销两旺。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动算力相关产品新需求增加,叠加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加力扩围。

上半年,全省工业机器人、半导体分立器件、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集成电路等产品产量呈现两位数增长。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手机等商品零售额增速远高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水平。

褚英国表示,总量来看,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含“新”量含“智”量不断提升。

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畴镛表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增加值增长8.0%,充分体现了浙江民营企业具有的活力和韧性。而计算机通信电子增长18.0%,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长均超过两位数,则反映了浙江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呈现的明显优势。

据悉,下阶段浙江将全面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科学布局,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