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网

乡村振兴|兰陵县:沉睡资源焕新颜——大仲十八坊的乡村振兴之路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经过了一个周末的喧闹,周一的兰陵县大仲村镇车庄村安静得犹如恬静的少女,美丽而宁静。谁能想到,在一年半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副模样。

从半数村民留守的寂寞村庄到日客流量2000余人;从单纯的种粮、打工为生到做旅游、种药材;从每个村自己摸索致富路到多个村落跨村联建抱团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兰陵县大仲村镇车庄村的大仲十八坊项目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创新模式和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通过盘活废弃宅基地,发展旅游和研学产业,大仲十八坊项目不仅唤醒了沉睡的资源,更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盘活废弃宅基地迎来发展契机

车庄村位于兰陵县大仲村镇,背靠大宗山郎公寺景区,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全村1000多户村民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留守。而随着到周边城市买房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里不少老房子长期闲置,有些甚至已经坍塌。“当时这一片有47位宅基地,只有8户还有人居住,其余的都废弃或者坍塌了,成了村里的‘空心村’。”车庄村党支部书记卓自田告诉记者,废弃宅基地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也影响了村庄的整体规划与发展。

如何规划村庄增强村民凝聚力,如何发展产业带动村民集体致富,一直是困扰卓自田和村“两委”的难题。而这一难题从村里来了市派第一书记后出现了转折。

2023年12月,沂南农村商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欧付勇作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临沂审计中心派驻兰陵县大仲村镇车庄村第一书记驻村任职。到任后的第一时间,他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实地考察了那片“空心村”,开始考虑如何利用废弃的宅基地和周边景区打造乡村文旅产业。

“在镇、县、市多级领导的帮助下,临沂首例将废弃宅基地转化为商业、服务业用地的规划落地。”欧付勇介绍,有了各级领导的政策支持,他和村“两委”成员立即分头行动,一边做村民工作让“空心村”腾地,一边找专业的公司规划建设乡村文旅中心;一边联系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从2023年12月到2024年6月,我们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通过收回、租赁、置换等多种方式将47位宅基地回收,总面积30余亩。又利用3个月的时间建成了现在的大仲十八坊。大仲十八坊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乡村的原汁原味,除了8户加固利用保留原貌外,其余推倒重建部分也尽可能地使用原来的石料。”大仲十八坊项目由兰陵县车庄同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管理运营,分为非遗乐研区、百工坊区、美食区、乡创休闲区四个区域,共26个产业单体。在这里,蓝印花布、汉服馆、陶笛、剪纸等非遗项目与传统手工艺作坊交相辉映,酱坊、醋坊、油坊等传统美食作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民宿、禅修、国医馆等休闲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别样的乡村生活体验。

发展多项产业启动乡村振兴引擎

大仲十八坊的建设,为车庄村的旅游与研学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依托大宗山郎公寺景区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底蕴,大仲十八坊构建了景村一体的发展模式。景区与村庄相互带动,形成了“一轴四区十八坊,三街九巷百业昌”的繁荣景象。旅游产业的兴起,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吸引了众多大仲老乡返乡创业,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增收渠道。

酒坊的王超原本在罗庄区从事房地产开发和二手车交易。在拜访在外工作的成功人士时,欧付勇与他谈起了十八坊的规划,酷爱酿酒的他立刻联系了自己的调酒师朋友一起签约承包酒坊。“我们利用现有的条件,采用地缸发酵的模式,酿造纯粮汾酒,让游客和周边百姓都能了解酿酒文化,品尝到纯粮好酒。”目前,王超的酒坊每天产酒100多斤,宗山流品牌也已注册完成。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研学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与旅游融合业态,在大仲十八坊得到了充分发展。这里丰富的非遗、传统手工艺以及独特的乡村风貌,为青少年提供了生动的研学教材。“我们集合了临沂众多非遗文化,如大仲的蓝染、下村的陶笛、索村的泥陶,以及漆扇、制香、酿醋、压油等传统技法,让学生们在这里深入了解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实现了‘在游中学’的研学目标。”

旅游业的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目前在十八坊工作的员工均来自车庄及周边村落,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蓝印花布坊的刘思雨就是车庄村民,中专毕业后她到临沂打工,但没有高学历和技术的她生活得并不舒心。大仲十八坊建成后,她回到车庄成为一名蓝染技术老师,教孩子们传统染布技术。能在欢乐的氛围里工作,还能下班后回到父母身边感受家的温馨,她非常满足。

在大力发展旅游、研学产业外,欧付勇从最擅长的金融领域出发助力车庄村农业产业发展。在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临沂审计中心和当地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对车庄村和周边村庄进行整体授信,且申请了最低利率,降低了村民融资成本。

2024年6月,欧付勇了解到村内肉鸽养殖户有意扩大规模,但由于缺少周转资金,空有技术,迟迟下不了决心。“养鸽子投资大、周期长、成本高,资金是大问题。”临沂博展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兆锋说。为解决养殖户周转资金问题,欧付勇为其推荐了“鲁担惠农贷”,降低了融资成本。2024年一年,陈兆锋的毛利润达到30万元。

2024年,车庄村还招引兰陵县福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流转土地20亩,投资200余万元用于建设高标准薄膜联动温室大棚6座、9600平方米;动员车庄村在外“归雁”人才回乡创业,给予贷款支持50万元,投资800万元盘活废旧厂房,建设高科技电器开关厂。

据统计,仅2024年,大仲十八坊及招商引资项目就为车庄村村集体增加收入100余万元。这些项目的成功运营也让村民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潜力和希望,进一步凝聚了村民的共识,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

跨村联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一村富不是富,村村美才更美。如何从“一枝独秀”到“连片共赢”成为欧付勇研究的新课题。欧付勇与卓自田商量着要与附近村落强强联手、以强带弱、集链成势。

大仲村镇山地资源丰富,村民世代守着青山,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群众期盼的真金白银?通过前期调研,欧付勇了解到丹参市场售价在25元左右、亩产值达1.8万元,且对环境要求低、适宜在山地种植。通过多次对接招引,他联系到山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多番争取后,企业在2024年年底将种植规模扩大至500亩。该项目带动周边村民灵活就业60余人。

有了大仲十八坊的成功案例,欧付勇努力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做加法、谋增量”。为拓宽村级增收路子,在乡镇党委引导支持下,村里决定有偿回收村内空闲宅基地,建设4500平方米的车尚产业园一期项目。经过考察商谈,回乡创业的张伟以每年30万元租下车尚产业园,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为打通新产品的推广路径,欧付勇推动张伟的公司成功入驻电商平台。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洽百分香辣海带片”单品日销量已突破5000件。

“产业园一期已经取得不错成效,要趁热打铁,再进一步。”欧付勇的想法与卓自田不谋而合。目前,兰陵县东奥食品有限公司投资609万元发展鹌鹑蛋加工项目,签约入驻产业园二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35万元,带动周边40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达4万元以上。

车庄村在盘活废弃宅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旅游、研学及农业产业的发展,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的华丽转身,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在未来的乡村振兴道路上,大仲十八坊也将继续探索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临沂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婷 张坤)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