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网

辽宁北斗以“辽宁网”护“中国芯”

在浑南区某建筑工地,记者戴上了一顶印有北斗标识的红色智能安全帽,轻触侧面的SOS按钮,厘米级定位信息瞬间上传至管理平台。“安全帽搭载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块,可实时监测工人位置、生命体征。一旦进入危险区域或发生意外,系统将自动报警。”辽宁北斗卫星导航平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北斗”)技术负责人王宇杭介绍。

这顶安全帽的背后,是辽宁北斗深耕北斗产业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作为辽宁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以覆盖全省的北斗地基增强网系统为核心,构建“网+云+端”服务体系,为数字城市、应急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提供高精度时空信息服务。

从“追星”到“造网”:自主可控的时空底座

“北斗不仅是天上的卫星,更是地上的服务。”公司董事长董玉杰的感慨,源于他二十余年的行业坚守。2012年,从事测绘工作的董玉杰敏锐捕捉到北斗民用化的战略机遇,带领团队开启技术攻关。“当时国内高精度定位依赖国外系统,数据安全存在隐患。我们必须建一张自主可控的‘辽宁网’!”

2017年,辽宁北斗地基增强网系统启动建设。45座地面基站按测绘级标准布设,实现辽宁省陆地全域及渤海、黄海部分海域覆盖,支持单北斗组网,数据经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联测认证。这张“空中一张网”可提供米级、亚米级、厘米级、静态毫米级、移动高精度五档定位服务,精度与保密性行业领先。

“地基增强网是数字辽宁的‘时空底座’。”董玉杰举例,在鞍钢集团14座矿山,毫米级形变监测系统实时预警边坡风险;在沈阳苏家屯区,500余个智慧井盖通过位移、水位传感实现汛期高效监管;在大连交通局公路边坡,传感器时时回传监测数据,滑坡隐患无处藏身。

从“云端”到“终端”:全场景赋能行业创新

依托地基增强网系统与北斗云平台,辽宁北斗开发出13大行业解决方案。在沈丹高速养护现场,厘米级定位为养护作业提供精准布设规范引导及溯源管理;在抚顺高新区石化园区,人员定位工牌融合生命体征监测,实现“一人一轨迹、一险一响应”;在沈阳国际软件园,智慧井盖管理系统降低40%运维成本;在辽宁省某勤务车辆管理平台,北斗为数千辆勤务车提供精准调度。

技术突破源自硬核实力。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获发明专利授权7件、公开9件,实用新型专利13件,应用软件著作权32个,通过CMMI3级认证、ITSS运行维护服务三级认证、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研发的北斗终端涵盖智能安全帽、高精度工牌、车辆定位器等众多北斗应用品类。其中,智能安全帽集成SOS报警、登高预警、室内定位、公网对讲等功能,已应用于电力巡检、石化作业等室内外一体化作业场景。

从辽宁到全国:时空智能守护万家灯火

“我们的使命是让北斗服务民生、赋能治理。”董玉杰表示,企业正推进“北斗+5G”“北斗+物联网”“北斗+低空经济”“北斗+AI大模型”融合创新,攻关数字乡村、城市生命线等新场景。目前,辽宁北斗服务已辐射全国众多行业,包括数字城市建设,中国石化人员定位安全管理,中国中铁机械设备管理、辽宁省地质灾害监测台站建设等。

2023年,企业参与制定的3项北斗行业标准获国家立项,经典案例入选省部级示范项目。“北斗是国之重器,更是民之福祉。”站在公司展厅的辽宁省全域北斗基站分布图前,董玉杰表示,“我们将以‘辽宁网’护‘中国芯’,让时空智能点亮城市未来。”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