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网

公职人员下班后送外卖,只要合规就没啥不好 | 我来评

公职人员下班后送外卖是什么体验?近日,四川遂宁公职人员孙先生分享了其利用业余时间送外卖的经历。

据封面新闻报道,孙先生曾当过消防员,去年底转业后,被分配至遂宁市船山区某单位从事纪检工作。不久前,单位下发了公职人员可以做副业的相关通知,他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孙先生说,他每天下班后送外卖三个小时,能赚100多元,感觉“像打游戏做任务”一样快乐,没觉得掉面子。

不偷不抢不懒,凭勤劳增收,还能收获快乐,不少网友对此表示肯定和赞赏。但也有人感觉怪怪的,认为公职人员送外卖“不成体统”,并担忧抢了外卖小哥的“饭碗”。其实,有些担忧是多余的,只要符合规定,公职人员下班后搞点副业,没啥不好的。

近年来,虽然“考公热”“考编热”势头未减,但人们对公职人员的认识已经经历了一个“祛魅”的过程。公职人员身上的“收入稳定、工作清闲、福利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等光环,正逐渐淡去。每一个公职人员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向往美好生活,也要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

因此,在合规的前提下,公职人员从事副业补贴家用,是人之常情。放下面子,过好日子,才是真正的体面。孙先生下班后送外卖,经过了报备批准,不影响本职工作,又没有利益冲突,无可厚非。

不过,公职人员搞副业是有严格限制的,并非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此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公职人员开展副业需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务员法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副业性质综合判定。

总体看,公职人员搞副业应坚持公私分明,不能因副业影响主业,不能利用工作便利,还需提前报备并获批。目前已明确的合规兼职,包括体力劳动、投稿赚稿费、自媒体运营等。送外卖、开滴滴等就属于体力劳动,原则上不违规。

公职人员业余时间送外卖、开滴滴,是否会挤占其他劳动者的就业空间?这份顾虑体现了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值得倾听和关注,但现实情况未必如此简单。

从规模来看,公职人员从事此类体力型兼职仍属零星现象,投入时间与精力均较为有限。而网约车、外卖配送等行业的市场容量足够大,其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的弹性特征。公职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与以此为生的全职从业者往往形成错位互补,而非直接竞争。因此,所谓“抢饭碗”的说法未免夸大其词了。

任何市场都具有开放性,外卖骑手行业也不例外。正如专家所言,公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兼职送外卖,本质上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既缓解基层人员的经济压力,也能为市场注入活力,让社会资源更灵活地流动。

据报道,孙先生下班后送外卖事件已“惊动”当地纪委。面对舆论关注和热议,纪检部门应理性客观对待,在严格规范公职人员兼职行为的同时,不妨对那些程序完备、内容合规的兼职行为,多一分理解宽容,多一分循循善诱,让法纪有刚性又有柔性,让制度有硬度又有温度。

总之,灯越拨越亮,理越辩越明。公职人员合规兼职,并没有什么坏处。(作者:陈广江)

相关报道:

纪委回应“公职人员兼职送外卖”:已了解,后续情况以官方通报为准

综合编辑:李明 校对:王菲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