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清风云南】
又一年暑假到来,我们一家到弟弟家吃饭。刚进门,小侄子朗朗就扑过来,手里举着一张崭新的奖状让我看。我接过来,红彤彤的奖状上“优秀班干部(纪律委员)”几个烫金大字格外醒目。
朗朗兴奋不已:“姑妈,谢谢你教我!这个奖也有你的功劳!”
孩子稚嫩的声音,让我回想起他刚上三年级时的情景。开学初,朗朗也是这般兴高采烈,挺着胸脯宣布:“姑妈,我当纪律委员啦,以后我也是你的同行了!”还记得当时他自信满满地说道:“我一定管好纪律,铁面无私。”我笑着送他一把崭新的、泛着金属冷光的钢尺,“好,记住,当纪律委员要像这把尺子一样笔直、刚正……”
可是,这把象征刚正的钢尺,很快将朗朗推入困境。
每当发现有同学在自习课上看漫画书,他就会毫不犹豫地用尺子打烂漫画书,并向老师报告。结果,陆陆续续好几个同学被扣了宝贵的“班优分”。
“真是告状精!”“冷血动物!”……被惩罚的同学将气撒到朗朗身上,给了他不好的评价。
午间休息时,朗朗更发现自己的纪律记录本被丢在地上踩上了脚印,那把笔直的钢尺也被插到了教室的花盆里,满是泥土……朗朗成了一个让大家嫌弃的纪律委员。
受此打击的朗朗,从此在班级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班纪班风逐渐变差。
“纪律委员怎么了,纪律乱也不管。”“该扣分时装看不见。”“占位不干活,别当了。”……
松不行,紧也不行,朗朗夹在中间,像只迷途小羊,彻底陷入迷茫。
新学期开学前,朗朗带着困惑和倔强找到我:“姑妈,你也是管纪律的,你得教教我,这纪律委员到底怎么当?”
看着朗朗清澈的眼神,我拉他坐下,递给他一个温度计,“朗朗,姑妈之前送你钢尺,是希望你有尺度。但尺子本身是冷的、硬的,直接贴人身上,只会让人冷和抗拒。管纪律管学风,只讲尺度不讲温度是蛮干,只讲温度不讲尺度是纵容、是失职。你要学会在‘量纪’的同时也‘量温’。”我向他讲明了工作心得。
我翻开自己督查检查的工作笔记,和他一起研究,一起改造他的纪律记录本。我们将记录本划分为:行为栏,客观记录违纪行为;原因栏,了解缘由;建议栏,据实客观提出改进建议,将每个违纪事件倾向记录,分类梳理。对偶尔犯错,并非故意的同学,给个提醒改正的机会;对屡教不改,故意扰乱秩序的,亮出清晰的尺子,按规则处理。
从此,那把“惹祸”的钢尺,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朗朗在背面用油性笔写下:“尺度与温度”。
回到班级,朗朗悄然改变。他坚持原则,但会倾听原因;他维护纪律,但尽量给予理解和改正的空间。再见到同学看漫画,他会拿起来瞧瞧:“这个书不错,但课后看,要不然影响别人。”对自习课上调皮捣蛋的同学,他会敲敲尺子,严肃地说:“最后一次提醒了,请你立刻停止吵闹,不然我就按规矩记录告诉老师。”
“姑妈,我的奖状酷不酷。”我的思绪被朗朗拉回来。看着他自信快乐的脸,我用力点头,“酷,特别酷。”我的目光回到那鲜红的奖状上,我仿佛看到了那把曾被泥土掩埋,最终在“量纪”也“量温”中焕新的钢尺,看到纪律记录本上各色的原因分析及意见建议,看到一个小小的纪律委员在尺度与温度之间找到平衡的成长印记,更看到清风苗圃里小树在茁壮成长。
来源 / 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宣威市纪委监委
作者 / 祖昆红
编辑 / 吴刘继
审核 / 云纪宣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