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网

大桥上救人后这对夫妻从宜昌找到武汉 “牵挂了半个月的心愿,今天终于完成了!”

夫妻俩接受猇亭区慰问。(通讯员蔡晓舒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泽牧 通讯员谭雪姣 李陈震

“余师傅,你们真的还追到武汉来了!”3月10日,武汉江汉区一出租屋内,62岁的周老汉紧攥着余兴华夫妇的手哽咽难言。

3月10日,胡院生(左)和余兴华(右)慰问周老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泽牧 摄)

这对半个月前在大桥上救下他的夫妻,不仅将企业奖励金悉数捐赠,更是往返驱车600公里辗转寻人,用双重善意托起生命的希望。

善念溯源

2月24日12时45分左右,318国道枝江董市镇新河口大桥,一位老人跨骑在桥梁护栏上,似有轻生意念。

湖北和远气体运输有限公司驾驶员余兴华、押运员周华立即将车辆靠边停放在安全位置,周华立即拨打了110报警电话;余兴华下车后,一路小跑,小心翼翼向老人身后靠近,乘其不备时将老人从护栏上抱下来。

老人一直挣扎,余兴华边拉扯边喊:“老人家,我肯定不会松手!您如果跳下去,我也会被拉下去的。”

2月24日,余兴华在桥上救人(右)。(受访者供图)

路过的的士也停下来,一位大姐也赶过来,帮助余兴华一同拉住老人。在两人的同心协力下,终于把老人拉下护栏,三个人一起安抚劝慰老人。

“老人身体不好,家人也患有疾病,可能是突然遇到情况想不通。”经过劝慰,余兴华得知老人轻生的原因,十分耐心地开导劝慰。

10多分钟过去,直至民警抵达将其带离,余兴华、周华才放心驾车离开继续送货。的士大姐也开车离去。

余兴华和周华是湖北和远气体运输有限公司的运输司机,负责危化品运输工作。由于配送客户多,他们常常需要在外奔波,有时甚至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夫妻俩的善举经湖北日报官方微信发布后,阅读量突破10万+,引发网友热评,“总有一种感情相互取暖,总有一种美好美美与共。”

这位出生于1978年的硬汉,血液里流淌着绵延四十年的善意。“小时候跟几个小伙伴在三江桥游泳,有个同学突然腿抽筋在水里扑腾,我发现了连忙把他拉上了岸。”

2008年汶川地震时,尽管家中经济困难,余兴华仍坚持捐款并参与了爱心献血。

这次善举经报道后,在河海大学读大三的女儿余嘉雯在视频里含泪点赞:“爸爸妈妈,你们是我永远的超级英雄!”

艰难寻找

2月25日,和远气体安委会对余兴华、周华分别予以1000元现金奖励。

3月3日,余兴华、周华共同决定,将奖金全部捐赠给轻生老人。“一想起那天桥上的经历,就十分揪心。”余兴华说,他跑车也很辛苦,2000元的奖金不算少了。但他还是想把钱捐给老人,希望对方能生活容易一点,好好活下去!

但难题接踵而至——救老人的时候,没有问名字和联系方式。

寻找老汉的过程远比想象艰难。余兴华与和远气体物流运营部部长胡院生,前往枝江董市派出所,向民警道明来意后,通过接警记录查到关键线索——老人已于当日下午前往武汉。通过民警的帮助,终于得知老人的联系方式。

期间余兴华夫妇白天送货,夜间联系老人,手机里存了多个电话记录。老人姓周,当余兴华道出帮扶意图后,老人以不想麻烦他人为由婉拒。

经余兴华和胡院生不断劝导,老人才说出自己的住址。

江城重逢

周老汉感激涕零。(通讯员李陈震 摄)

3月10日早上8点,余兴华夫妇与同事换班后,和胡院生从猇亭区自驾出发。4小时奔波后,中午12时40分,当风尘仆仆的余兴华出现在江汉区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出租屋门口,周老汉瞬间泪崩。

周老汉是河南人,在武汉从事搬运工作。儿子和儿媳都是残疾人,家里还有两个孙儿。前段时间,他听工友说宜昌有个工地缺人,工资不错,他就来了。结果务工期间,因为工作上的一些矛盾,加之想到家里的艰难,才有轻生的念头。

逼仄的出租屋内,只有一张木头小床和桌子,桌上摆着五颜六色的药盒。听闻夫妻俩将奖金全数捐出,老人连连摆手:“使不得啊,你们跑大车的也辛苦……”周华把装有5000元的信封塞到他手里。“2000是我的奖金,还有2000是公司捐的,还有1000是社会人士捐的。”

周华握着周老汉满是老茧的手,笑着说:“您要积极的生活,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场风雨会永远持续。”余兴华补充了一句:“我爱人和您都姓周,我们就是您的亲戚,以后再遇到困难,记得给我们打电话。”

周老汉一个劲地点头,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午后的小巷里,阳光下一片静谧的光晕。从老人家出来后,夫妻俩的眉宇间有一份淡然的洒脱。走着走着,余兴华突然长舒一口气,他感慨地说:“牵挂了半个月,今天终于完成心愿,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