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网

权威发布|严打电信网络诈骗 2039名犯罪嫌疑人被审判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周松 崔力

在7月17日市政府召开的重庆市反诈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高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曹天明介绍,我市法院坚持全链条打击,上下游犯罪一并惩治,上半年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1392件2039人。

发布会现场。记者 崔力 摄

曹天明表示,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中,我市法院准确理解和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重点打击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者,该重判的坚决重判。

曹天明。记者 崔力 摄

加大对重点案件的攻坚力度,对进展缓慢的案件逐一督导,确保打击有力、惩治有效,持续保持对相关犯罪高压态势。今年1-6月全市法院一审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1392件2039人,判处罚金3300余万元,依法稳妥审理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同时,将追赃挽损工作贯穿案件办理全流程,积极协调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全面查控涉案财物,充分发挥庭审查明涉案财产事实的作用,向被告人释明拒不退赃对量刑、减刑的负面影响,健全完善立审执联动机制,深挖追赃线索,加大财产查控力度,加快财产处置速度,尽最大努力提高执行到位率。

今年1-6月全市法院已为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300余万元。

全市法院还以办理的电诈案件为蓝本,深入开展专项调研,梳理电诈案件新手法、准确研判新动向。提炼和发布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案例在提升办案能力和宣传教育的积极效能。

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和风险隐患,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企业发出高质量的司法建议15份。

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研究,开展相关业务培训3次,及时统一裁判尺度,确保精准打击、罚当其罪。强化创新提智,上线防诈专用登记小程序。

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陈萍也表示,全市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打击集团化、跨境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从定罪、量刑、财产处置等各方面落实从重惩治要求,形成有力震慑效应。

陈萍。记者 崔力 摄

2025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337件626人,起诉1293件2466人,其中起诉跨境电诈案件864人。巴南区检察院起诉了涉诈金额高达9800余万元的“6·15”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提起公诉251人,该案被最高检评为依法惩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并把追赃挽损贯穿到案件办理全过程,注意发现、移送涉案资产线索,充分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加大财产刑量刑建议力度,最大限度为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检察环节追赃挽损近亿元。全市检察机关持续推进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聚焦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发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公益诉讼线索73件,立案63件,发布民事公告16件,提起诉讼38件,有力维护信息安全和公共秩序。

同时,围绕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两卡”管理、企业反诈义务履行等重点,加强类案分析,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法律风险提示函,促进完善社会治理。比如九龙坡区检察院在办理涉“猫池”“GOIP”等新型犯罪案件中,找准客户信息数据管理、社会渠道运营监督、异常数据发现反馈等方面存在的监督漏洞,向有关单位制发了检察建议,建议缩小代理商查询客户信息的权限以及建立相应的大数据模型进行管控等,进一步筑牢反诈防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