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30名烈士被集中安葬到武乡县八路军烈士陵园,80多年后他们终于“归队”,回到了战友们的身边。


山西武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抗战期间是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大大小小的战斗发生过6000多次,牺牲在武乡的八路军烈士有5400多人,加上民兵、游击队员和群众牺牲者2万余人,他们埋在武乡各处,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

当地群众从未忘记他们。除了自发守护、祭奠外,当地于2014年开工建设八路军烈士陵园一方面收集“零散”烈士骸骨集中安葬让他们“归队”。2015年、2016年、2019年和2022年,当地分四批对埋骨当地各处的2340名烈士集中安葬至烈士陵园,另一方面为烈士们寻找亲人。2019年以来,陵园里有56名武乡籍以外的烈士找到了亲人。

今年集中安葬的30名烈士中有13名是武乡籍的有名烈士,他们的亲属找到陵园想让烈士们“归队”,还有17名是无名烈士,他们被发现在不同的地方。

上个月,文物部门在曾发生南关战斗的分水岭乡南关村,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河北省井陉县上安村韩富金。在这块碑附近又找到一块碑,当地部门在碑下和附近找到4具烈士骸骨。

在涌泉乡蒲池村找到的那具烈士骸骨来自当地百姓蒋七平的自家祖坟。1938年,蒋七平的爷爷蒋保的发现一名被刺伤的八路军战士,救治中因失血过多去世。他将这名战士埋到了自家祖坟。大有乡李峪村,有个当地人叫伤兵圪嘴的地方,这是长乐战斗后八路军埋葬牺牲战士的地方,在这里挖出5具骸骨。在贾豁乡古台村找到7具长乐战斗中受伤后牺牲的烈士骸骨。

2370名烈士整齐埋葬在八路军烈士陵园,他们中最大的45岁,最小的仅有12岁。从骨态看,多是十七八岁的青年,他们为了民族独立,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从2015年来,每年有2万多人到这里看望、祭奠他们。


来源:新华网
编辑:贾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