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中组部联合财政部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韶关南雄市水口镇篛过村,在擦亮文化瑰宝的道路上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庆典。

8月23日上午10点,为庆祝箬溪武术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为暑期少儿武术班画上圆满句号,篛过村箬溪武术队在篛过敦睦堂大宗祠举行庆典活动,大量乡亲到场助兴。
箬溪武术在成功获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篛过村不仅迎来了暑期少儿武术班的圆满结业,更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庆典,凝聚起全村乡亲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热忱。这背后,是一代代篛过人的坚守,是多位老师傅的无私奉献,也藏着一段段热情与付出的温暖故事。
据村干部介绍,箬溪武术,是篛过绵延400余年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古村精神记忆与乡土情怀。历经历代口传心授、代代相传,这项武术技艺早已融入村落的血脉。今年6月,在南雄市新增的八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箬溪武术成功入选。

申遗成功后,箬溪武术队秘书处迅速将工作重心转向技艺传承。考虑到暑期是少儿学习的黄金时期,为让这份文化遗产“活”起来、传下去,欧阳可友、欧阳荣春两位师傅在参加完市级传承人会议后,主动牵头承办了2025年暑期少儿武术班。从起草、张贴招生告示,到自掏腰包购买2套小狮头全套道具,再到逐户走访动员乡亲送孩子参训,每一项工作都由他们及欧阳东北、欧阳克日、欧阳克保、欧阳光明等老师傅们无偿承担。
立秋当天,不少乡亲回到村里观摩训练,只见孩子们身着统一训练服,一招一式虽略显稚嫩,却已展现出武术的精气神——这是短短十个半天训练的成果。为记录这份成长,乡亲们还拍摄制作了训练相册,这既是对孩子们的鼓励,也是对老师傅们辛勤付出的致敬。

从课程组织、教学培训到道具采购,所有参与其中的老师傅均是自愿奉献,未收取任何报酬,购买小狮头的费用更是自掏腰包。传承事业也得到了不少乡亲的自发支持:从主动购买荔枝、到捐赠矿泉水等,为训练中的孩子们和师傅们送去清凉,这些善举让非遗传承的路上更添暖意。欧阳效元等热心乡亲给孩子们购置训练服,为了筹办好结业庆典众乡亲纷纷解囊。
从400余年的家族传承,到县级非遗的官方认定,再到如今暑期班的落地推进,箬溪武术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乡亲的同心协力。相信在全村人的守护下,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必将代代相传、发扬光大,770多年历史的红色古村在新时代谱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篇章。
南方+记者 黄进
通讯员 欧阳婧
【作者】 黄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