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网

苏州狮山成“顶流”,哪里戳中了年轻人?


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流量。狮山市集从“零”开始,到成为苏州顶流,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圆桌观察员注意到,“五一”期间,苏州高新区结合“狮子回头望虎丘”经典IP,重点打造的狮山市集,变成了文旅“爆款”。50+文博天团带着千款文创来摆摊,昆曲折子戏混搭非洲鼓玩起跨界快闪,22万人次沉浸式体验古今“无缝切换”,500万元销售额直接让狮山商圈变身“吸金磁场”。


苏州狮山成“顶流”,哪里戳中了年轻人?当文旅消费的“流量密码”从“看风景”转向“造情绪”,精准激活了游客特别是“Z世代”的情感共振——在这样的底层逻辑之下,苏州这个新晋“顶流”具体是怎么“玩转”的?



天堂竞秀,各展风流。


眼下,文旅市场是真的“沸腾”。打造沉浸式演出、特色文化体验、网红IP……各地忙得不亦乐乎,景区“一票难求”现象已不少见。


自带流量体质的狮山文化广场,应该算得上是文旅秀场上最会“整活”的地方之一了。这个集苏博西馆、科工馆、大剧院、地下空间、狮山公园于一体的“文旅航母”,早就成了长三角的网红打卡地标。五一期间的狮山市集更是玩出花样,故宫文创、三星堆盲盒、苏州非遗螺钿工艺品集体出摊,直接把“全国文创博览会”搬来苏州。更绝的是“来点艺术”街头艺术展演,由专业剧团、演出团体带来的独角戏、昆曲折子戏、民族管弦乐、非洲鼓、苏剧折子戏等艺术表演,令人流连忘返。白天看《牡丹亭》里小姐姐的一咏三叹缠绵悱恻,晚上听非洲小哥打鼓,节奏明快慷慨激昂,传统与潮流在狮山脚下碰撞出奇妙火花。


这种“传统基因+潮流表达”的组合,不仅满足年轻人对文化认同的热切渴望,又足以提供景区在青年社交圈中的传播亮点。


市集的火爆,体现在数据的硬核上。22万人次打卡,500万元销售额,拉动商圈客流飙升20%。有游客笑称,“本来只想来逛逛,结果左手非遗手作,右手国潮周边,钱包直接被掏空,但心甘情愿。”这波操作,再一次印证了高新区的文旅公式:当顶级景区的底蕴,撞上Z世代的潮流审美,就能诞生现象级顶流。


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狮山市集。


产业招商同样为文旅发展注入动能。通过引入多元业态和跨界资源,不断做强服务、延伸景区功能,能够驱动文旅体验升级与消费能级跃迁。


我们看到,做强产业招商,正是“文旅高新”活力迸发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高新区以重点项目为引领,不断打造高质量文体旅融合产业生态。如果说狮山市集是开场王炸,那么高新区的产业布局就是持续输出的新引擎。从苏州乐园开启游乐园先河,到现在的“酒店卷王”模式,这里早就不是单纯的景区打卡地,而是沉浸式微度假天堂。


看项目:省重点加持的狮山文化广场、浒墅关运河文旅项目正在改写苏州文旅版图;苏州首家悦榕庄、裸心隐乡刚开业就一房难求,龙之梦酒店群带着3600间客房即将封顶,康莱德、温德姆等国际大牌排队“拆盲盒”。


玩体验:星轶影院总部落户,VR 宇宙展让文物穿越到未来,连科技馆都要搞“吉祥如意”主题,简直把 “科技+人文”玩成了流量密码。有业内人士点评:“别人还在拼景点数量,高新区已经在拼‘住得爽、玩得潮、买得嗨’的全链条体验,这才是文旅内卷的高阶玩法。”



谁说山水景区只能看风景?一山一风景,一花一世界。


赏花,在今天早已不止于视觉享受,更演变成一种融合情绪价值、社交属性与文化审美的生活方式。赏花经济的背后,是一场文旅消费的升级。


高新区的西部山水早就化身 “百变达人”。


高新区借“花”绽放,深挖“赏花+”模式,积极与餐饮、住宿、研学、露营、阅读、旅拍等结合,助力赏花经济一路生花。樱花季搞“赏花+露营”,杜鹃节玩 “赏花+旅拍”,把白居易笔下的“人间四月天”变成了沉浸式体验课。夏天是“避暑天堂”,白马涧龙池景区的非遗国潮季,螺钿工艺展搭配哪吒巡游,老手艺秒变潮玩顶流。秋天是“登高秘境”,大阳山、玉屏山的徒步路线成了小红书爆款;冬天是“冰雪世界”,中建冰雪世界让南方人实现玩雪自由。


狮山夜市魅力十足。


最值得称道的,是微度假场景遍地开花:诺贝尔湖公园的大草坪成了 “躺平圣地”,彩石湖公园的环湖步道变身“Citywalk 首选”,就连乡村旅游都玩出花样 ——“环太湖生态游”“大阳山夜游奇遇之旅”两条线路入选市级精品,把民宿、非遗体验、农家美食串成一条线,让游客从早嗨到晚。有本地博主感叹:” 在高新区,每座山都是盲盒,每条湖都是惊喜,连空气里都飘着来了就不想走的魔力。”


年轻人喜欢什么?当别的景区还在做静态展览,高新区文旅已经把数字技术玩成了文旅神器。集科技感游乐、潮流化消费、互动式演艺、探索式打卡、个性化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首个糖果主题沉浸式室内亲子乐园已悄然开幕;苏博西馆的 VR 宇宙展更绝,3万人次钻进“太空舱”与历史文物互动,300万元的营收证明:只要玩法够潮,传统文化也能变爆款。


更绝的是苏绣玩起了跨界。苏绣主题咖啡馆里,绣娘现场秀针法,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get非遗手作;马山电商直播基地把苏绣搬上直播间,老手艺变身国潮顶流。还有20个“苏州新玩法” 打卡地等你解锁:特步跑步俱乐部的夜跑派对、深潜赛艇俱乐部的水上飞驰、“第三杯咖啡”的文创市集…… 难怪00后游客说:“在高新区,白天逛展像开盲盒,晚上蹦迪像在元宇宙,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旅行打开方式!”


这些游玩模式的成功,不仅在于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更在于揭示了消费升级的本质——人们追求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从中收获新鲜、舒适、愉快的情绪价值。



如何增强创新文旅产品供给,如何构建文体旅消费新场景,如何展现苏州西部文旅的独特魅力、蓬勃活力?从初代网红苏州乐园到现在的狮山顶流,从山水观光到沉浸式体验,高新区一直在回答:如何让文旅既有“烟火气”又有“国际范”?


高新区正打造苏州文旅新高地。


答案藏在数据里:2024年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旅游收入破2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14%。这背后是56座山体、28 公里太湖岸线、6个A级景区的硬核底气,更是“文体旅商”融合的创新勇气。


答案藏在细节里:是狮山市集里非遗手作人的专注眼神,是环太湖跑道上跑者的肆意欢笑,是酒店群里游客的惬意躺平,更是科技馆里孩子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正如网友所说:”以前以为高新区是科技大佬,没想到是隐藏的文旅卷王,把真山真水玩成了诗和远方的最佳注脚。”


答案藏在体验里:当各地还在比拼硬件设施时,高新区早已把文旅做成了生活方式——在这里,游客可以在清晨的太湖边慢跑,在午后的苏绣咖啡馆发呆,在傍晚的市集里淘货,在夜晚的大剧院看剧。这种“全天候、全年龄、全场景”的体验,正是文旅融合的最高境界。


苏州高新区的“西游记”,从来不是简单的景点串联,而是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科技、生活与远方”的奇妙冒险。下一次,当你想逃离喧嚣,不妨来这里拆个“文旅盲盒”——说不定,你会爱上这种 “来了就不想走” 的魔力。



“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文旅出圈的流量密码,是对情绪价值的精心创造。“Z世代”要的不是景点打卡,而是能激活“多巴胺”的社交体验。当文旅消费从空间转向“情绪”,狮山成“顶流”就印证了体验经济的新法则——用文化符号重构场景,让年轻人的“热情接力”点燃城市文旅发展。


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是消费符号的重组。“昆曲+非洲鼓”的声浪里,藏着年轻人对文化混搭的渴望;非遗手作与盲盒经济的化学反应,背后是经典IP的年轻化表达。这不是简单的形式叠加,而是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充满“青和力”的高新区。


当前,不少地方着眼打造城市“青和力”,为的就是撬动年轻人的热情,讲好城市故事。只有深入了解年轻人心理,优化服务、创新体验,方能在百花齐放的文旅舞台上,更为让人眼前一亮,留住青春的脚步、赢得发展的机遇。


狮山“顶流”顶着光环,但不会停下脚步。无论是苏绣咖啡馆变身打卡点,还是“元宇宙”展览引爆朋友圈,文旅比拼的,是把文化变成生动的故事场景,让游客成为故事里的一员。


真正的“胜负手”,不在风景有多美,而在能否有让年轻人感到心跳加速的那一瞬间。


来源:苏州圆桌 圆桌观察员/零零漆

编辑:婉安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昆仑网 赣ICP备202405027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