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在游玩时发现大梅沙出现水母群。
市民胡先生表示,其看到的水母成群出现,“密密麻麻,不敢想象如果没绕过去会是什么后果”。
遇见水母切记不要触碰,立刻远离。如果被蜇伤,一定要用海水冲洗,及时就医。
据业内人士介绍,水母是群聚性生物,每年春夏之际正是水母的繁殖季节。当近海温度上升,再加上天气晴朗、降水较少,很适宜水母的繁衍生长,就有可能会出现水母聚集的情况。
专家介绍,有些水母外表非常漂亮,却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性动物,其细长的触手就是武器。触手上的刺细胞会像毒丝一样射出毒液,水中的猎物被其刺蜇以后,会迅速麻痹而死。
世界上只有
少数几种水母的毒素
可以致命或有致命的危险
所以,被水母蜇伤后
首先要保持冷静
不要自乱阵脚!
1.拿工具移开水母触手
戴上手套,或用镊子(没有镊子的话,筷子或别的能夹的东西也行)移除水母触手。之后用小刀或剃须刀、信用卡等,刮除残留在皮肤上的刺丝囊。
2. 海水冲洗伤口
用海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再使用小苏打(碳酸氢钠溶液)以及醋(5%乙酸)冲洗蜇伤部位,从而去除残留触手和刺丝囊,阻止毒素进一步释放,减轻毒液对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和疼痛。
千万不可以揉捏受伤部位,否则会刺激已在皮肤里的刺丝囊,释放更多毒液。
3. 泡个热水澡
用40~45℃热水浸泡或淋浴,持续约20分钟,缓解局部疼痛及损伤。
要提醒的是,为了避免烫伤,如果没有温度计,可以用未受伤的手或脚测水温;儿童蜇伤后,成人应为其测水温。
4. 尽快去医院
如果伤者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失去意识,立即拨打120去医院。
还有一些错误的“方法”
也千万别做!
1. 徒手扒水母触手
不要徒手扒开、用沙子或衣物摩擦身体残余的水母触手。这些做法的过程中,施加的压力会刺激水母,导致水母释放更多的毒素。
2. 用淡水或尿冲洗
淡水和海水的渗透压不一样,会引起触手和刺丝囊爆裂而释放大量毒素。也不要用尿液、乙醇、氨水等冲洗,这样做也会加重中毒症状。
看似平静美丽的海滩
可能隐藏着未知的危险
小伙伴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
也务必提高警惕
远离这些有剧毒的
“隐形杀手”!
综合(第一现场、广东卫生在线、深圳卫健委)
来源: 深圳新闻网